专业低息配资平台
“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,我们认为应结合长流村现有的政策支持、当地中草药产业与生态资源的优势,整合本村资源在线配资软件,将长流村打造成以中草药产业与休闲旅游共融发展的特色生态乡村。”2024年广州“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·蜜蜂计划(三期)”学员黄婉盈说。
8月24日,在增城区正果镇云水禅心人文小镇,2024年广州“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·蜜蜂计划(三期)”结营仪式举办,经过1周的理论学习和2周的实践锻炼,45名蜜蜂学员顺利完成培训任务,并在结营仪式现场通过项目路演方式展示学习成果。
时针回拨到三年前。
2022年,“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·蜜蜂计划”(以下简称“蜜蜂计划”)正式启动,一群对乡村心向往之的“小蜜蜂”飞入了乡村花丛中,了解乡村新变化,体验乡村新产业,适应乡村新岗位,一颗颗乡村振兴的种子悄然播下。
以此为起点,这颗种子开始生长发芽,情怀落地成了实干。“小蜜蜂”们纷纷开始在乡村“筑巢”,他们离开城市,成为了“向下扎根”的耕耘者。
他们不仅拥有蜜蜂般勤劳勇敢的品质,更是难得的乡村运营生力军。三年来,他们蓄势待发、跃跃欲试,喜人的是,一些久久为功的成果也已初见成效,“酿”出了“田”蜜事业,为乡村振兴作出了切实贡献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,而乡村振兴发展是当代青年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。
如今,“蜜蜂计划”三期学员握紧了乡村振兴的“接力棒”,以“整村运营”破题,为广州市“百千万工程”注入新活力。接下来,这场青春续跑的“接力赛”还将继续“跑”下去,“跑”出广州乡村振兴的新征程。
筑巢:村里住下了年轻人
在傍晚时分去田野里散步,是陈泽熊最喜欢做的事。
夕阳西下,脚踩一方乡土,远眺连绵群山,田野里弥漫着泥土芬芳,耳边拂过蝉鸣声、鸟叫声,“与自然连接,让我感到安心,静下来能够想通很多事情。”陈泽熊说。
去年,陈泽熊搬进了村里,和团队一起,开始了乡村创业。“茶花多在冬季里开放,经受住凛冽的寒冬,希望我们的创业之路也能像茶花一般,在逆境中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。”
由此,陈泽熊及其团队的文旅品牌——“茶花文旅”——应运而生,几位Z世代的年轻人留在了乡村里,扎进了田园里。
“乡村,是来路,也可以是归途。”陈泽熊说,这是“蜜蜂计划”告诉他的道理,时至今日仍铭记于心。
时间回溯至2022年,那时,还是大二学生的陈泽熊参加了第一期“蜜蜂计划”,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陈泽熊躬身乡村一线,在村里进行理论培训、走访村落、挖掘资源、寻觅商机,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下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,陈泽熊仍甘之如饴,乐此不疲。
“蜜蜂计划”的实践让陈泽熊猛然意识到,原来自己是如此热爱着乡村。出生于潮汕农村,陈泽熊骨子里带着对故土乡情的眷恋,对童年乡村经历的缅怀,对自然田园的热爱,但这份乡土情却深埋于心,直至“蜜蜂计划”的出现,陈泽熊才惊觉这份乡愁的重量。
不仅打开了乡土情怀的“开关”,更重要的是,“蜜蜂计划”让陈泽熊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。
“从一句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到乡村振兴战略,中国乡村正在走一条浩浩荡荡的蝶变之路。”深入一线,在导师的指点下,从发展的视角重新认识乡村,陈泽熊看到了广阔天地下的乡村大有可为,是一个宝藏库,是一片值得奋力开拓的“新蓝海”。
与其唱彻乡愁,何不坐言起行?短短一个月,陈泽熊便确定了自己将一生追随的事业——留在乡村,振兴乡村,回馈乡村。
如今,创业近两年,茶花文旅已“初崭头角”,打响了“开门红”,获得多方认可。
事实上,不止陈泽熊,“蜜蜂计划”开展三年来,青年力量正在乡村聚集。
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走进广州的田间地头,立下了投身乡村振兴之志,越来越多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“新农人”加入乡村振兴行列。
他们是“小蜜蜂”,来自不同的地方,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,有的从小就生活在农村,有的一直生活在城市,有的正在读大学,有的已经毕业创业,但相同的是,他们有着澎湃的青春力量,难舍的乡村情怀,专业的现代知识储备,在团市委、广州市农业农村局、、市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联动多方资源培育下,在乡村“安扎筑巢”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活力。
团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岳嘉介绍,“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·蜜蜂计划”经过三年的优化迭代,已累计培养近150名乡村青年运营人才。前2期“蜜蜂计划”共培养学员超过100名,目前继续扎根乡村进行乡村运营、直接投身返乡创业就业青年约有25人。
“通过前两期的‘蜜蜂计划’培育,有大概四分之一的青年人才在结营后选择留在乡村就业创业,同时我们也引导了一批年轻人在接下来求学、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往乡村领域靠拢,希望今年的‘蜜蜂计划’也能影响更多年轻人,希望能为他们的人生轨迹添上乡村的色彩。”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乡村运营事业中心总经理、广州乡村人才学院秘书长陈俊彤说。
酿蜜:从“新农人”到“兴农人”
“筑巢”为“酿蜜”,那些留下来的“小蜜蜂”怎么样了?
在增城区小楼镇,朱志敏正在紧张地算账。“盈利了!盈利了!今年有大概10%的增收,太不容易了。”放下账本,朱志敏喜极而泣。
创业很难,在乡村创业更难。2019年,朱志敏便开始了农业服务领域的创业,凭借一腔热血,朱志敏从“零”开始,探索着农事服务项目的发展道路。
在大多数的创业故事中,失败是常态,朱志敏也不例外。“3年时间,我们似乎越来越迷茫,要不要做?要怎么做?我们毫无头绪。”朱志敏说。
“蜜蜂计划”成为了朱志敏的“最后一搏”。
2022年,朱志敏加入“蜜蜂计划”,深入了解“三农”领域相关背景和形势,掌握乡村治理、乡村文旅运营、乡村产业投资、新媒体营销、电商直播、涉农文旅品牌等领域专业知识,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运用课堂所学,在莲花出水农科小镇、宝桑园、麦田庄园等广州独具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进行实训。
“病虫害问题是困扰我们项目的最大痛点,对农作物的影响甚至已经到了绝收的程度。”而这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却在“蜜蜂计划”的实训中意外地迎刃而解了。
朱志敏介绍,“蜜蜂计划”邀请乡村振兴行业内的知名学者、“三农”领域专家、企业家作为导师,通过“1+3”模式(1周课程培训、3周实践实训)开展集中递进培养工作。
“当我向专家学者请教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时,他们热情地为我解答,还提出要去田里看看。”两个月后,在导师的技术指导和理论知识的配合下,困扰朱志敏近一年的病虫害问题得以解决。
除了技术上导师的“倾囊相授”,朱志敏说,更重要的是,“蜜蜂计划”给了他新的灵感和启发。“以前总是单打独斗,困难多了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,在‘蜜蜂计划’里,有一大帮学员、老师,我们互相鼓励扶持,让我重燃了希望。”
调查显示,中青年用户是移动支付的主力,中高年龄段人群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也在增加。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中,18-40岁人群占比是65.3%,40岁以上的人群占整体的34.2%,比上一年增长5.7个百分点。
科技驱动获认可 “跑”出金融行业加速度
创业中,斗志是最重要的,“蜜蜂计划”结束后,满怀信心的朱志敏把以前“敢想不敢做”的都付诸实践,进一步扩大了业务规模。
如今,朱志敏的农事服务项目在小楼镇做出了效果,做出了成绩,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,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纽带,积极壮大和培育“三农”服务新业态,构建和拓展农业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链,发展现代农业,提升乡村振兴价值链。
从“新农人”到“兴农人”,三年来,那些选择留在乡村的“蜜蜂计划”学员进阶成为了“兴农人”。“我们不仅通过这个计划为自己培养人,更主要为乡村振兴培养人,为乡村建设构筑科学的支撑力量。”陈俊彤说。
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,运营的目的就是为乡村植入能持续造血的产业。广州乡村人才学院院长,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毛杰介绍,“蜜蜂计划”通过“专业理论课程+乡村产业实训+方案设计+后续跟踪+优秀项目孵化支持”模式,为乡村振兴“量身定做”全流程人才培养方案。
学员们通过乡村运营手段,利用有限的乡村资源,打造乡村特色产品,找到对应需求市场,利用营销手段来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,推动可持续发展,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增加,切切实实地为乡村带来了真金白银。
引蜂:“田”蜜事业一棒接一棒
“等我女儿大学毕业,我也要让她参加‘蜜蜂计划’,走一走我走过的路,创造属于她的‘乡村梦’。”朱志敏说。
乡村振兴任重道远,这不是一句口号,是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,持续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,用实际行动身体力行才能实现的宏伟工程。
而“蜜蜂计划”便是这样一条“跑道”。
“跑道”上,一批批青年传递着乡村的“接力棒”,跑出了振兴的“加速度”,而后引来更多的“小蜜蜂”投身乡村振兴事业。
“通过‘蜜蜂计划’,我第一次了解到‘乡村CEO’这个概念,也对于乡村运营的思维有了更系统的认知。”去年,“蜜蜂计划”二期学员张博爱在增城区莲花出水农科小镇开展农文旅实践。
作为一名在“蜜蜂计划”(二期)收获满满的学员,张博爱也不遗余力地向自己的同学、朋友推荐这一项目。培训结束后,他加入了“蜜蜂计划”乡村运营青年CEO宣讲团,在学校、社区、乡村通过宣讲呼吁更多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与发展。
今年,这场“接力赛”轮到了“蜜蜂计划”第三期学员上场。
“‘蜜蜂计划’为什么能做三年,因为它始终与广州乡村振兴规划‘一脉相承’。”岳嘉介绍,与前两期不同,今年“蜜蜂计划”更聚焦市委中心工作,包括广州市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、村——特别是环“两山”示范区、东部中心、北部山区的中心镇、典型村建设等。
同时结合市委环“两山”示范区建设要点,重点聚焦乡村农文旅结合的创新业态,如乡村咖啡、民宿、户外露营等,将整村运营纳入实践,让学员广泛参与整村运营,充分了解乡村。
墙内开花墙外香。如今,随着乡村人才培育的“蜜蜂模式”越来越成熟,实践基地更优化,聚焦产业更精准,学员素质更全面,不少社会主体也纷纷加入这个“蜜蜂家庭”。
岳嘉介绍,今年,除了团市委和广州市农业农村局,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也成为了“蜜蜂计划”的主办方之一,“我们希望有更多像市供销合作总社这样的伙伴加入我们,链接多方资源,形成合力合作,为青年建功乡村振兴保驾护航。”
接下来,这项“常青计划”仍将不断深化。2025年,广州将以乡村运营为主题,结合全运会,重点招募有志于参与乡村运营的社会青年,切实投入到乡村运营实践中。
同时,结合“青年实干家计划”,重点招募博士生等高学历学员,重点参与到整村(重点是环两山示范带)规划设计,摸清村情村貌,结合实际提出高质量资政报告,让高学历、高智慧人才的成果留在乡村、贡献乡村。
久久为功,驰而不息。三年耕耘,“蜜蜂计划”已然成为了广州乡村人才培育的“青”字招牌,“蜜蜂计划”的“田”蜜事业,仍在继续,青年人才的入乡之路,也刚刚开始。
南方+记者 洪钰敏在线配资软件